期刊好文 |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 评估》(扩展版)的解读及借鉴意义分析(文/孙娟、蒲志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语学术科研网 Author 孙娟、蒲志鸿
提 要: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简称《欧框》)问世十七载后,欧洲理事会于2018年初正式推出英法扩展版,再次引起了语言教育界的关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运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前后两个英文版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对比。此次扩展不仅是《欧框》问世以来一次与时俱进的重大表现,更是推动其语言教学理念与方法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学者探索如何进一步拓展《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完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推动语言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框》;扩展;中介;手语;多元化
1. 引言
自2001年颁布以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Teaching, Assessment,以下简称《欧框》)对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习、教学及评估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欧洲语言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的系统总结”(白乐桑、张丽 2008:60),《欧框》的问世不仅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傅荣 2009),更指明了新世纪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白乐桑、张丽 2008)。经过近二十载的推广与实践,《欧框》“已成为欧盟各国语言教学最有影响力的指导文件”(邹申等 2015:24),同时也为欧盟以外国家或地区构建统一的语言能力测评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了弥补《欧框》的不足之处,应对新时代的众多变化,欧洲理事会于2014年启动《欧框》扩展项目(Council of Europe 2018)。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与反复验证,欧洲理事会于2016年10月公布英法试行扩展版,向公众征询意见。2017年9月,欧洲理事会先行推出经修改后的英文扩展版。2018年2月,英法扩展版正式发布,再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教育界的关注(Piccardo et al. 2019;傅荣、李亚萌 2019;王正胜 2019)。
作为欧洲理事会实现其语言政策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欧框》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为欧洲各国的语言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共同参考框架,以此促进各国之间的人员流动与融合,推动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但是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实践,其影响已远远超越欧洲的地理范围,此次扩展是否具有国际推广层面上的战略思考?面对瞬息万变的语言教育环境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欧框》(扩展版)对我国进一步推动语言教学与测评的发展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简要回顾《欧框》的核心要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后,对前后两个英文版本(Council of Europe 2001,2018)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与定量统计,通过梳理、归纳扩展内容对《欧框》(扩展版)进行解读,以期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
2. 《欧框》要点回顾及简评
基于欧洲语言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及经验反思,《欧框》创新性地提出并着重阐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外语教学理念,指出外语教学首先应把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定性为社会人,使之置身于某一具体的社会行动范围之内,并根据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运用外语完成各项交际任务(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 2008)。基于此教学理念,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将根据其完成各项交际任务的程度来评定(傅荣 2009)。《欧框》也因此将语言能力分为“三等六级”,并以“能做”描述语对每个等级要求完成的语言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邹申等 2015),从而构建基于语言能力量表的评估体系,将语言学习、教学与评估有机地统一起来。
交际语言能力是《欧框》的另一核心理念(刘壮等 2012;邹申等 2015),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用能力三个要素构成。虽然交际语言能力并非《欧框》所创,但其对已有相关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总结与完善,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与教学指导意义(邹申等 2015),且作为欧洲理事会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都有了明确和统一的教学目标,因此更具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基于交际语言能力框架,《欧框》采用“直观判断、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研制了“50余个多维度、多范畴、多等级的语言能力量表”(刘壮等 2012:618),较为全面地覆盖了语言学习从入门到精通的不同阶段及听说读写等不同方面。
《欧框》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欧洲的地理界限,但正如 North(2014)等学者所言,《欧框》也存在低龄阶段描述语欠缺、高级别描述语不充分、中介以及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量表空白等方面的不足。不过,正如《欧框》本身所强调的那样,其所制定的语言教学框架具备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 2008),可通过不断研制或完善其语言能力量表来应对瞬息万变的语言教育环境。
3. 《欧框》(扩展版)要点述评
欧洲理事会推出扩展版的目的并非对原有内容进行大幅度的修改,而是基于原有框架对《欧框》进行完善与补充。首先,《欧框》(扩展版)在2001版的基础上从零研制新的语言能力量表,正式将中介、手语纳入语言测评体系,进一步实践了《欧框》的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理念。其次,扩展版基于原有量表新增大量描述语并扩展语言能力等级,极大地弥补了《欧框》的不足。最后,扩展版还修改了部分描述语,使之更为清晰、准确。
3.1 从零研制更多语言能力量表
随着《欧框》的正式问世,“以行动为导向”、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等创新性教学理念即刻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正如North(2014)等学者所言,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是《欧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的内容之一。因此,针对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介活动研制语言能力量表,并广泛收集描述语是《欧框》扩展项目的重中之重。根据笔者统计(见表1),扩展版从零研制语言能力量表共计38个,收录描述语656条,主要涉及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语言交际能力、互动、中介、手语能力、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等方面。
表1 新增从零研制的语言能力量表统计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新增的中介量表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扩展版对中介量表的研制进一步将翻译能力融入语言能力测评体系,使之与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弥补了2001版《欧框》中介量表的不足。
相较于2001版《欧框》,扩展版还创新性地将手语能力纳入语言能力测评体系,新增了一系列涉及手语能力的量表并收录了大量相关描述语。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理念的进一步实践,更是对手语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官方认可。扩展版中手语能力量表的研制基本上继承了《欧框》的交际语言能力理念,即从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三个方面分别研制量表并收录相关描述语(Council of Europe 2018;王正胜 2019)。值得一提的是,研制手语能力量表并非《欧框》扩展的初衷,而是在反复讨论、多轮征求意见后才最终在扩展版中增设的。
此外,扩展版新增的量表还涉及虚拟交际和文学等方面,其中虚拟交际包括“在线对话与讨论”“面向目标的在线交易与合作”,文学包括“阅读作为休闲活动”“针对创造性文本(包括文学)作出个人回应”,使《欧框》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肯定了文学之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3.2 基于原有量表新增描述语、扩展能力等级
扩展版在新增从零研制的语言能力量表的同时,还基于原有量表新增了大量描述语并进一步扩展了能力等级。据笔者统计,扩展版的原有量表新增描述语共计343条,涵盖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互动、中介和语言交际能力五个方面,增加幅度显著(见图1)。
图1 《欧框》(扩展版)原有量表的新增描述语统计情况
描述语的大幅增加反映了扩展版的几个重大变化。首先,扩展版基于原有量表大幅增补各级别描述语,尤其是A1级(基于原量表新增描述语90%)、C1级(基于原量表新增了86%的描述语)、C2级(基于原量表新增了57%的描述语)。其次,扩展版在 入门级之前增设预备级(Pre-A1)。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量表收录了预备级描述语,极大地弥补了《欧框》缺少低龄阶段描述语的不足。最后,扩展版通过进一步收录A2+、B1+及B2+三个新增等级的描述语,使中间级语言能力描述指标更为细化。
综上所述,扩展版基于《欧框》“三等六级”分级框架,新增预备级并细化中间级别,进一步扩展了语言能力描述等级,使之更精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可为语言能力的评估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王正胜 2019)。
3.3 修改描述表达
扩展版除了增补语言能力量表及描述语外,还对部分描述表达进行了修改,如尽量统一采用“能做”表达来描述语言能力,提升了描述语表达方式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实践了《欧框》提倡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语言教学理念。扩展版还摒弃了“本族语使用者”(native speakers)、“本族语语速”(native speed)等描述语,取而代之的是“目标语使用者”(speakers of the targetlanguage)、“自然语速”(natural speed)等,使参照标准从本族语使用者拓宽至目标语使用者等更为广泛的群体,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与应用,如在语言环境相对单一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以目标语使用者而非本族语者作为参照更具可操作性。
在多次讨论和反复测试后,扩展版针对语言中介能力的描述不再使用“母语”(mothertongue)、“原语”(source language)、“ 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等易混淆的概念,而是采用“语言 A”(language A)和“语言B”(language B)两个更为广泛的用语分别指代原语和目标语(傅荣、李亚萌 2019)。同时,扩展版也强调中介活动并不仅限于语际转换,还涉及某一语言不同变体或语体之间的转换(Council of Europe 2018)。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10月推出的试行扩展版还未曾使用“语言A”和“语言B”两个描述语,而且虽然也强调中介活动包括语际与语内之间的转换,但并未对后者作进一步阐述。因此,相较于2016年试行扩展版,正式推出的扩展版进行了不少更新。
4. 《欧框》(扩展版)的借鉴意义
尽管扩展版在欧洲语言教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但在全球化程度日趋加深的背景下,这一探索性尝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欧框》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而且还为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标准互相接轨、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扩展版对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修订、《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完善以及语言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1 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修订
自2014年10月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修订项目启动至今,我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已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文版、英文版)(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以下简称《量表》),也已完成与《欧框》等国外能力标准及雅思、托福等国际考试的对接研究(刘建达 2019)。
相关研究(如刘建达、彭川 2017;邹申等 2015)表明,《量表》在研制过程中广泛借鉴《欧框》的核心理念与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框》低龄阶段描述语欠缺、中介能力量表空白等方面的不足,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验证和修订(刘建达 2019)。扩展版在《欧框》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描述语、拓展能力等级并纳入新的语言活动能力,为后续研制新的《量表》语言能力量表、进一步拓展语言能力描述框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改变着语言学习与教学模式,虚拟交际、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非传统交际模式日益普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正经历巨大变化。扩展版新增“在线对话与讨论”等多个面向虚拟交际的互动能力量表,顺应了时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尚未对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带来的挑战提出应对之策。我们认为,在后续修订《量表》时,如果能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探索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发挥语言使用者的优势,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外语教学与测试领域的学术话语权。
《量表》为英语学习、教学与测评提供了全国统一、与国际接轨的参考框架,但目前仅涉及普通群体,尚无针对具有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特殊群体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扩展版创新性地将手语能力纳入《欧框》,形成了包括7个量表、253条描述语且覆盖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用能力三个方面的手语能力描述框架,可为《量表》日后开发针对我国特殊群体英语能力的描述指标提供借鉴(王正胜 2019)。随着随班就读模式的实行,特殊学生日渐与普通学生共同进入外语课堂,但其不同于后者,无法按照《量表》规定的听说读写译标准进行语言能力测评。扩展版不再囿于《欧框》既定的语言能力描述框架,分别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互动、中介、语言交际能力、手语能力、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七个方面对语言使用者进行评估,使新增的语言量表与原有量表得以更好地融合(傅荣、李亚萌 2019)。我们认为,日后将《量表》的适用范围拓展至特殊群体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听说读写译框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扩展版延续《欧框》的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理念,其语言能力框架不仅面向外语或二语,还适用于本族语及其地方变体或不同语体。以中介能力为例,扩展版强调的中介涵盖文本、观念及交际三个方面,且包括语际及语内转换,而《量表》目前仅开发针对汉英之间语际转换(口译与笔译)的描述语,尚未涉及不同英语变体或语体之间的转换。
4.2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完善
2007年,国家汉办在《欧框》的启发下推出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以下简称《标准》),以期在世界范围内为汉语教学与测评提供参照(邹申等 2015)。但是《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徐海冰、程燕 2011),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检验(邹申等2015)。欧洲理事会此次扩展《欧框》的尝试为我国继续完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提供了借鉴。
《欧框》及扩展版强调学习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及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但是《标准》更多注重语言能力,包括口头理解与表达、书面理解与表达等,缺乏对学习者应具备的中国文化知识的描述,也未体现对学习者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徐海冰、程燕 2011)。《标准》在未来修订时,注重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跨文化教育,更多地把中华文化融入其中,透过语言传播文化。
扩展版在《欧框》“三等六级”的基础上,新增预备级并细分中间级别,进一步拓展了语言能力分级框架。《标准》现设一至五级,仅覆盖中低级汉语能力(张晋军等 2009),日后可借鉴《欧框》扩展版研制针对高级及低龄阶段的描述语,使之适用于更广泛的群体。
扩展版在《欧框》的基础上新增了中介等多项语言活动,强调中介包括语际及语内转换,主张构建多元文化空间以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引起的交际障碍(傅荣、李亚萌 2019),进一步践行了《欧框》的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理念。在后续为《标准》研制中介能力量表时,在对汉外翻译能力进行描述的同时,也应对汉语学习者的语内转换(如汉语与方言之间)和多元文化协调能力进行说明。
4.3 语言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借鉴《欧框》先后研制《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国家通用手语等级标准》(赵泓、邓猛 2018;邹申等 2015),已在国际汉语、英语及手语三个方面建立等级标准,但也因语种分割,尚未形成可供不同群体参考的统一框架。扩展版创新性地将手语能力纳入《欧框》,使其适用范围扩展至特殊群体,为我国日后完善并统一现有量表、建立多元化的共同参考框架提供了启示。
扩展版在《欧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理念,新增“应用多元文化能力”“多元语言理解能力”及“应用多元语言能力”三个量表(王正胜 2019)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级描述,为测评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提供了依据。扩展版在重申《欧框》相关要点的同时,吸收了近年来学界关于多元化的观点,不再试图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打造“统一的、标准化的、理想的样板”(傅荣、李亚萌 2019:29),更多地注重语言使用者/学习者的差异性及其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我国现行英语量表虽也强调语言学习的多元化,但更加注重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刘建达、吴莎 2019),且缺少对学习者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培养的内容及描述指标,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我国现有标准或量表主要关注通用语言的能力培养,汉语普通话、英语居于核心地位,尚未将非英语外语语种和汉语方言等纳入其中。扩展版对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的诠释与描述,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可为我国探索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多元的语言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5. 结语
扩展版通过新增更多从零研制语言能力量表、增补描述语及更新描述表达,弥补了低龄阶段描述语欠缺、高级别描述语不充分、中介及多元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量表空白等方面的不足,大幅度扩展了《欧框》的语言能力描述框架,并新增手语能力等新的语言活动,使之能够适用于更为广泛的语言学习与教学环境,也有助于推动其语言教学理念与方法进一步走向世界。《欧框》(扩展版)的推出对我国后续修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完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探索多元化的语言教学体系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为日后有效整合汉语界、外语界与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框架提供借鉴。
注:本文选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第37-42页。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及注释已省略。
作者简介
孙娟,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及跨语言对比。
蒲志鸿(通信作者),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学法、社会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学。
往期回顾
期刊好文 | 抓好教学“新基建” 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文/吴岩)
专题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文/文秋芳、常小玲)
专题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文/文秋芳、常小玲)
期刊好文 | 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学科发展历程与理论贡献(文 / 傅荣、David Bel)
期刊好文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文 / 王蔷、孙薇薇、蔡铭珂、汪菁)
期刊好文 | 翻译硕士“翻译职业伦理”课程构建研究:基于语言服务市场现状和MTI教学调研的反思(文/赵田园等)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点击“阅读原文”在期刊网页(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本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复制网址,粘贴到浏览器打开)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公众号)
【声明】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035或发送邮件至fleic@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